English

舒同:自创字体的人

1998-09-0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实习生 王 生 我有话说

毛泽东称他是“党内一支笔”;广大红军指战员称他为“马背书法家”;数十年如一日,博采众家精萃,自创“舒体”,成为当代罕有的自创字体的人。凭着字这个载体,他的佳话渐渐传开——

作为我军著名的指挥员、杰出的政治工作和军事理论研究工作者,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和第一任主席,第二、第三届名誉主席,舒同这个名字曾经被人们广为传诵,现在普通的人知道舒同这个名字,很多是通过“舒体”字。

舒同前不久逝世,有关他的佳话随即渐渐传开。笔者日前从舒同夫人王云飞那里一一作了证实。

舒同自幼就喜欢书法,对书法具有很高的悟性。在他八九岁时,因其字写得清秀,成为闻名乡里的“神童”;在少年时代,他受人资助进入学堂学习书法。由于年龄小,个子矮,经常是脚踏着凳子、趴在桌子上练字。他的字写得好,得到了“东乡才子”的美称。参加红军后,他一直组织和领导着宣传工作,既是宣传计划的拟订者,又是宣传工作的具体执行者,因为整个部队只有他的字写得既快又漂亮,毛泽东称他是“党内一支笔”;广大红军指战员称他为“马背书法家”。在艰苦的岁月里,舒同靠搞宣传的机会练习书法,那些写在墙上的石灰字标语成了舒同最早的“作品”。舒同的夫人王云飞不无遗憾地说:“可惜这些早期的作品现在已经找不到了,不然可以从中了解他的字体风格形成过程。”据王云飞介绍:新中国建立后,舒同工作繁忙,练字的时间特别少,但他还是坚持不断地练,同时不断搜集古代有名的字帖,研究古代书法家的字体特征和风格。舒同真正形成自己的字体风格是在60年代。由于“大跃进”的影响,舒同离开工作岗位去济南修养了一段时间。在这段时间里,他潜心研究书法,并自成一体。舒同称自己的“舒体”为“七分半书”,即真、草、隶、篆、行各取一分;颜真卿、柳公权各取一分;何绍基取半分。从舒同的作品看,他有独立的真书、草书、隶书、篆书、行书,但他的大部分作品,则很难从书体上确认,常常是一幅作品中,真、草、隶、篆、行诸体兼备。舒同从“二王”入手,以颜、柳为本,取何绍基之成,从而成就了舒体,成为当代罕有的自创字体的人。为了充分地表达字的内涵,展示人生境界,抒发自己的情感,舒同打破了书体之间的界限,也打破了书风之间的樊篱,达到了形神统一。王云飞认为:舒同的书法创作在这时进入了高峰。据估计,大概写了二万多幅。这一时期的作品,应该说是舒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。可惜“文革”中,大部分作品被烧掉了。

此后不久,“文革”开始,舒同受到了迫害。在整整十年多的时间里,他几乎没有真正地进行过创作。“文革”结束后,由于身体地原因,同时由于长时间的荒废,舒同的字受到了影响。据王云飞讲,从“文革”后,舒同的记忆力一直在不断下降,及至1988年,舒同已经无法继续写字了。

对于现在计算机字库里的舒体字,王云飞说:“有人把舒体字输入到计算机里制作成字库,我们感到很高兴,这说明大家还是喜欢舒体字的。但是对这套舒体字库,舒同和我都感到很不满意。记得舒同生前曾有一次指着这种字体说:‘这是我写的字吗?’舒同生前曾希望能够作一下指导,以制作一套能全面反映他字体风格的字库,但是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,对此现在我们只能感到遗憾了。”

舒同告别了他相伴一生的笔,离开了我们。但是他创立的舒体字将会一直流传下去,并且将成为一个纪念一直留在我们心里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